發布日期:2019-10-31 16:29:00 瀏覽次數:0 作者:濮陽廣慈醫院
以己之術,醫人之心,身著白衣,不負生命信任相托,在兒科演繹著經世致用的劇目,歲月流轉,信念不變,智慧獻給未來的群體,靈明照亮奔向遠方的人們。這是廣慈醫院十大名醫評委會給副院長、兒科主任閆社軍的頒獎詞。
閆社軍,1981年9月出生,畢業于新鄉醫學院,大學本科學歷,中共黨員,兒科副主任醫師,濮陽醫學會兒科學組委員,濮陽市康復醫學會理事、濮陽縣紅十字會理事,河南省質量學會醫療質量委員會理事,河南省醫師協會青春生長發育中醫規范化診療學組委員,現任濮陽廣慈醫院副院長、兒科主任。曾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及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深造學習。
獲獎情況:連年被單位評為優秀工作者, 2015年被我市衛生系統評為手足口病救治先進個人,分別于2010年、2017年、2018年被我市衛生系統評委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惠民醫院十大名醫、2019年廣慈醫院十大名醫稱號。
近兩年來,在醫院安排的健康科普進社區活動中,閆院長每次都能積極參與,也準備了大量的健康教育課件、科普宣教處方及音頻資料,通過健康講堂、微信微課堂及廣場咨詢或義診等方式,積極開展科普健康宣教,發揮了很好的基層健康科普的戰斗堡壘作用,具不完全統計,近兩年來,他參與10多個大型社區的科普宣傳健康課堂,多次在微信“濮陽兒童健康保健群”中任主講,開展為課堂15次之多,還定期不定期的參加多次義診和科普宣傳活動。另外參與了市科技局主辦的送科技下鄉活動啟動儀式,并積極參與了后續的活動。
專業技術上的他更是追求卓越每件事都盡力做到精益求精化。幾年來在分管業務工作期間,積極圍繞婦幼衛生工作方針,以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業務能力為前提,以增強理論知識和提高業務技能為基礎,堅持走臨床和社會工作相結合的道路,積極帶領全科職工齊心協力、努力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在工作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不斷加強業務理論學習,開展科學研究,通過訂閱大量業務雜志及書刊,學習有關婦幼衛生知識,寫下了大量的讀書筆記和專業論文,豐富了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實踐技能。
任期內他撰寫的高質量論文7篇,其中兩篇被評為優秀論文。另外通過外出參觀、展開調研等形式了解群眾需求,先后利用互聯網、報紙等多種媒介學習先進地區的健康教育經驗,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嬰幼兒健康教育新方法。
兒科自古稱作“啞科”,內兒科服務對象主要為兒童,意識行為發育尚不完善的孩子,無法說出自身疾病的信息,需要醫生的細心與耐心診斷。他每天堅持做到早上班,晚下班。把病人對信任當成工作的動力。無論是第一個患兒,還是最后一個,都一樣耐心仔細檢查,認真施治,撰寫病歷。發現疑難險重的病例,積極查閱資料和相關病歷檔案,積極組織各級醫師病例討論,尋求各科室同事們的幫助,虛心向他們請教,力爭做到最好。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做到無差錯,看好病。加強溝通處理好醫患關系,在臨床業務方面,把醫患溝通做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第一步,在為病人治療過程中,學會換位思考,將病人的疾苦放在第一位,把病人當親人,尊重病人“知情權,選擇權,隱私權”,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近年來,兒科住院患者劇增,危重患者多,患兒家長不理解。加班加點,早出晚歸,已成為家常便飯。在積極解除病人痛苦的同時,他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服務態度,“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加強醫患交流,對患兒家屬做到三個“多一點”,即“多一點微笑、多一點愛護、多一點解釋”,營造一種體貼關心、愛心、同情心和責任心的氛圍,得到了廣大患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了兒科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在醫德醫風方面,他始終把自己定位是一個為孩子解除病痛的兒科醫生,切實站在患兒及家屬的角度出發,哪里患者需要,哪里就會出現我們的身影,我院成立以來,堅持每天查房,不管周末還是節假日,有人問我:“節假日你還來上班嗎?”他總是告訴他們:“每天要看看我的病人,了解一下他們的病情恢復情況,有沒有新的需求,不然我不放心?!庇浀糜幸淮我归g10點多有個急性胃腸炎的孩子入院,重度脫水一般情況差,我們的醫生給予積極的救治,按照危重病人隨叫隨到的診療慣例,他從家趕過來參與搶救,擴容、糾酸、補液一步步按步驟進行,隨著液體一滴滴的進入孩子的血管,孩子精神漸漸的開始恢復,面色也逐漸恢復了紅潤,但孩子還沒有尿,直到凌晨2點孩子終于排尿了,孩子脫水基本糾正了,大家懸著的心才開始放了下來,當他拖著疲憊的身體離開診室準備回家休息時,家長激動的抓住他的手用深沉的語氣說了聲:“謝謝!閆院長?!辈⑶揖镁玫牟豢纤砷_!在他看來這只是我們工作的一個片段,是稀松平常的事情,但在這一刻,他真的感受到了家長給予我們的不只是簡單的握手,給予我們的有鼓勵!有感謝!有信心!有力量!這才深切意識到父母在孩子患病時的復雜心情。他們擔心孩子的疾病的加重!希望孩子早一些好轉!期望碰到一個好醫生!這期間他們是那么的焦急和無助!所以我們沒有理由不做好一名醫生,沒有理由不用百倍的努力對待我們的孩子!
記得有一次出差,在火車上有一個高熱驚厥的孩子,一個兩歲左右的男孩突然出現抽搐,媽媽邊哭邊叫著孩子的名字,爸爸邊跑邊喊著乘務員來尋求幫助,他聽到廣播里急促的播報:“車上有沒有兒科醫生?有一個孩子出現緊急情況,需要醫生的幫忙!如果有醫生請極速到6號車廂!”當他聽到“醫生”“ 緊急情況”等字眼時,職業的敏感性使他毫不遲疑的跑過去,為孩子提供幫助!孩子只是高熱驚厥,他過去后讓孩子保持了合適的體位,維持呼吸道通暢,并適當的給予學位刺激后孩子很快停止了抽搐。然后告知家長用溫水擦浴,口服退熱藥物,改簽就近車站下車進行就診。當孩子清醒的時候,車廂中想起了一片掌聲,這掌聲是送給孩子的,是祝愿他早日恢復健康;是送給這個社會為孩子提供幫助的所有人的,包括列車長、乘務員還有普通乘客;當然更認為是送給閆院長的,是送給醫生這個職業的。